>新闻中心 >学校新闻 >

新生实操中餐篇|灶火、砧板、调味勺:中餐新生的每日修行!

厦门新东方 2025年09月15日

          清洗过的食材还带着潮气,混着隐约的油烟香,在静谧中酝酿着即将沸腾的热闹。这里是中餐学子的“战场”,也是他们的“修行场”。  

  

PART.01 砧板上的“毫米之争”

 

         天刚蒙蒙亮时,实训台已被食材铺满。数十块砧板并排铺开,水珠顺着食材边缘滚落,在台面上晕开小小的湿痕,像给这场“刀工修行”画下的起跑线。    
         刀具与砧板的碰撞声准时响起,每一次起落都力求稳定。在这里,“差不多”是不被允许的,台面上的每一份食材,都在无声地强调“中餐的精致,从‘差一点都不行’开始”。
         刀工训练结束时,洗净的砧板码成整齐的堆叠,切好的食材分门别类装在白瓷盘里。清洗刀具的水声里,混着轻轻的呼气声——那是手腕酸麻后的放松。       
  

PART.02 灶火中的“火候密码”

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燃气灶的蓝色火焰“呼”地窜起,舔着铁锅的底部。控油的勺子在锅沿轻敲两下,多余的油珠滴落,“滋啦”一声溅起细小的火星,学子们便知道,该下菜了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        初学者的动作带着生涩,手臂绷得笔直,食材在锅里打转却难以上翻;练了些时日后,手腕轻轻一抖,食材腾空而起,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,落下时位置都没偏多少。    
 
         正午的阳光最烈时,实训台摆满了刚出锅的菜品,每一盘都在无声地诉说:火候的密码,从不是“多旺的火”,而是“什么时候该旺,什么时候该缓”。    
     

PART.03 调味台的“味觉平衡”

    

         在调味的过程中,了解酱油、醋、料酒、糖、盐……“知其然”才是基础。
         熬制酱料时讲究顺序:先炒香葱姜,再加豆瓣酱炒出红油,最后放生抽提鲜,每一步的先后都不能乱,否则香味就会打折扣。
         傍晚的调味台总有些狼藉。用过的小碗堆叠在水槽边,这些“狼藉”里,藏着最珍贵的成长,味觉的修行,从来都在方寸之间的试探里。 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学生们知道 刀工台上的每一次重复 都会变成未来灶台上的“稳” 火候里的每一次试探 都会变成菜单上的“准” 调味时的每一次偏差 都会变成味蕾上的“灵”。
         最扎实的手艺 永远熬得过热火 经得住细品。


推荐阅读

猜你想知道

入学报名/学费获取

快捷导航